Mr.Sai の 逆光飛行
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
媒體數位時代所謂的影音格式
近幾年,當媒體逐漸轉換為數位後, 無論拍攝,剪輯,播出, 都與檔案影音格式脫離不了關係.
因為接觸了相關的工作, 也逐漸對數位格式有了一些了解及心得.
所以,我得筆記下來,也給有興趣的人參考.
檔案的影音格式, 一般印象最深的就是看到, 檔案副檔名是 avi, mpg, mov, mxf, mts, flv, mp4 甚至mkv.
然後呢 MPEG2, MPEG4 , H264 , H263, DV25, DV50, Apple Prores 422, Avid DNxHD....一大堆的編碼格式.
更了解點的,還有人知道流量, 2M , 8M , 25M , 100M, 甚至220M的, 而也很容易被流量誤導,認為越大流量的編碼格式, 肯定Quality越好, 這樣的認知, 是對,也是錯, 下面會解釋的.
一個影音檔案,有所謂的封裝格式, 以及影像,聲音的編碼內容.
把影音檔案比喻成一個糖果, 外面的包裝紙就是封裝格式, 裡面的糖果就是影音的編碼內容.
1.
封裝格式, 一般後製及播出,最常遇見的是MPG , AVI , MXF , MP4, MOV.....之類等, 這些封裝的詳細制定內容以及起源, 可以稍微去Google一下.
看到AVI , 不要就以為就是DV的AVI, 或是未壓縮的AVI編碼,
封裝只是封裝格式, 只是外包裝, 不代表裡面的編碼格式就是甚麼.
目前越來越常見的MXF跟AVI一樣,是封裝格式, 而裡面常見的編碼格式,可以是MPEG2,DV,甚至Avid DNxHD.
2.
影像編碼格式, 則非常的多, 舉例MPEG2,
MPEG2有所謂的MPEG2-I , MPEG2-IBP, 這是最常遇到的兩種.
MPEG2-I與MPEG2-IBP的編碼方式不同, 在於MPEG2-IBP是GOP方式的編碼,而MPEG2-I則是基於I影格編碼,
簡單的說, GOP就是Group of Picture, 是一串影格去編碼壓縮, 而MPEG2-I, 則是一張一張畫面去編碼. 如此的想, 就會比較懂MPEG2-IBP的壓縮率較大的原因.
MPEG2-IBP相較於MPEG2-I, 壓縮率較大, 因此在接近的Quality下, IBP所需的流量較少,所以檔案容量就較小.
以HD來說, 1920*1080的條件下, 一般MPEG2-IBP編碼都需要用25M或50M, 而同樣Quality要求下, MPEG2-I大概就要100M.
流量就是單位時間所包含的資訊量,
例如MPEG2-IBP 25M, 這裡的單位是bps, 每秒需要多少bitrate,
我們在windows下看到的容量單位則是以byte計算, 而1byte = 8 bit , 以1秒25M流量來說, 25/8 = 3.125M, 也就是說MPEG2-IBP 25M的編碼方式, 每秒需要3.125M的容量.
而MPEG2-I編碼要在同樣的Quality下, 流量則要較大.
而流量越大能保存的資訊越多, 當然Quality肯定越好, 但請注意, 這是在同一編碼格式下來做比較!
在不同的編碼格式下, 同樣相近的Quality, 所需的流量是不相同的.
外行人,在拿到素材時,只會比較流量大小來做為畫質比較基準.
請先問清楚該格式為何種編碼,再來考量畫質的比較.
且也得先考慮後製及存儲,播出所需的設備是否能滿足得了處理大流量的需求.
關於MPEG壓縮格式,詳細可以參考
http://www.ericmojo.com/2010/12/mpeg-2.html#more
http://aajulia.sg1001.myweb.hinet.net/gogopage/AV_KnowHow/knowhow_003_mpg_GOP.pdf
Ok, 經過上面解釋過後, 我們就有個問題了:
既然GOP方式壓縮率比較大,檔案較小,那為什麼不乾脆剪輯後製都使用這種GOP壓縮方式的編碼就好??
原因是處理GOP解碼所需的硬體效能大, 而GOP編碼方式,則是為了播出與存儲時,在檔案容量較小又可保存相同畫質而生,並不是為了剪輯而生的.
且試著想想, 後製剪輯都是基於影格在處理, 但GOP是一連串的圖像才能算出一個影格, 也就是說, 當我要移動到某個影格時, 電腦需要處理此影格所在的GOP去算出此圖像, 肯定比單純處理I影格來得慢得太多.
而剪輯時, 我們所要求的就是在高畫質下順暢,快速為最優先,容量大小不是優先考慮的.
當然, 硬體在進步, 拿GOP來剪不是不可行的, 能剪當然ok. 但當發現同時處理多軌素材作業發現不順暢時, 在考慮硬體效能不足的同時, 是否也該考慮一下在剪輯前,先轉為能使剪輯時更順暢的編碼格式.
請參考
http://www.ericmojo.com/2012/11/gop.html
一般來說, 在1080i HD主控播出上, 普遍都是MPEG2-IBP 25M或50M播出, 以目前畫質最好的MOD上來說, 再上去的流量,沒有任何意義, 且到了MOD平台後, 傳輸的流量也沒到那麼高, 也沒有人願意搞一台能處理IBP編碼100M的機器去播出. (曾經拿到AE輸出MPEG2-IBP 100M的檔案, 根本剪不動.......XD)
3.
聲音格式,
由於聲音對於影像檔案來說, 相較影像,未壓縮PCM格式 48KHz, 流量1536Kbps容量小得太多了, 因此剪輯與播出一般使用未壓縮的PCM為主,也能保留最好的原始音質.
4.
檔案編碼,封裝過後, 成為一個影音檔.
反向來說, 播放或者剪輯時解碼也是一樣的原理.
需要分離器以及解碼器.
分離器,Splitter,所做的事,也就是將一個影音檔案,根據檔頭或者內容解析出影像以及聲音所使用的編碼格式.
解碼器,Decoder, 也就是將影像格式解碼播放出來, 聲音亦然.
因此,
播放影音格式時, 對電腦來說, 需要分離器及影像解碼器,聲音解碼器,才能完整正確的播放出影音.
如此,當我們電腦遇到不能正確播放的影片時, 就能判斷是否是影音格式無法正確識別,或是影音格式編碼無法正確解碼. 通常需要安裝相應的Codec.
以上心得, 只是稍微提到平常累積問題遇到的心得.
有空繼續更新修正.
詳細資料,請上網Google,可以找到一拖拉庫的資料,
或是請參考資料連結, 幾個網站的資料以及心得都非常的棒, 很多知識都是從那邊看來的.
E 愛立刻摩啾
http://www.ericmojo.com/
Final Cut Pro影音教學
http://locoavedu.blogspot.tw/
HD.Club
http://www.hd.club.tw
2010年5月23日 星期日
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
上網好蘋果!
這一切要從上次灌NB的Ubuntu開始說起...
當終於灌完Ubuntu netbook remix跟Xubuntu之後,玩了一下系統跟套件,
開始用習慣的google chrome上網,卻發覺....字型很不習慣阿....
於是把微軟正黑體跟新細明體copy來系統後,人總是不知足....
上網找了啥字型最適合xwindow.....
噹噹~答案是: 蘋果OS的儷黑體Pro阿....
當終於灌完Ubuntu netbook remix跟Xubuntu之後,玩了一下系統跟套件,
開始用習慣的google chrome上網,卻發覺....字型很不習慣阿....
於是把微軟正黑體跟新細明體copy來系統後,人總是不知足....
上網找了啥字型最適合xwindow.....
噹噹~答案是: 蘋果OS的儷黑體Pro阿....
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
Windows7的User資料夾搬移(SSD系統碟必做)
在上次在找Chrome如何將暫存資料夾移到別磁碟之後,我觀察到c:\user使用者資料夾其實有很多程式暫存仍然會存取,每個程式都要去改他的暫存到別的磁碟,這樣好累,
而且不是每個都能改,會發覺使用者資料夾會一直越來越肥大,很多程式仍然會去寫入一些暫存資料,
而且對用SSD作系統碟的人應該更討厭吧,當我們將分頁檔,系統的temp,瀏覽器的暫存....等等,都改到別磁碟之後,但還有很多程式(例如:adobe premiere pro4與adobe camera raw)會預設將暫存及資料寫入使用者資料夾,也就是c:\user底下,
那不如乾脆就將使用者資料夾搬走不是一勞永逸,連chrome的暫存我都可以不用改了,他預設就是在c:\user底下的使用者目錄中,
反正使用者資料夾對我來說,重灌系統後刪除了也無所謂,因為我們早將"我的文件","我的圖片",我的xxx的對應路徑早已對應到我門的資料碟了,例如:D或E去了...
而且,這樣一來,系統的C碟也只有讀取的份了,對SSD來說不是更好...雖然我還沒有SSD...
就參考下面的作法去搞就對了....
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
Chrome之預設瀏覽器
自從發現google chrome的速度及套件非常好用之後,幾乎都只用chrome來瀏覽網頁...
後來也去找了資料更改chrome的快取路徑,更改非常簡單..
只要改改捷徑的目標就行,例如我的就是 
C:\Users\demian.chen\AppData\Local\Google\Chrome\Application\chrome.exe --user-data-dir=z:\chrome
多了 --user-data-dir=z:\chrome 這行罷了,詳細懶得寫,網路google一下一堆資料....
但後來我發覺,如果把chrome設定成預設的瀏覽器,當開啟html文件時,他所跑的chrome可不是我所設定的快取路徑喔....他仍然會跑預設的路徑,也就是在user appdata裡面這種...
因此,改捷徑是對預設沒有用的,看來要用regedit檔了...
所以就找到了方法改了,也成功了....
訂閱:
意見 (Atom)

 
